当前位置: 试验设备 >> 试验设备介绍 >> 软件测试实验室申请cnas资质内容汇总,
软件测试实验室在申请CNAS资质前,需要了解CNAS资质的申请流程、软件测试实验室需要具备的条件、人员配置、工具配置、环境设施、体系文件、体系试运行等一系列的内容,本文我们就将这些所有问题打包汇总,供大家学习使用。
一、CNAS软件测试实验室初次认可申请条件
根据CNAS-RL01:《实验室认可规则》的要求:
6申请受理要求6.1提交的申请资料应真实可靠,申请人不存在欺诈、隐瞒信息或故意违反认可要求的行为。6.2申请人应对CNAS的相关要求基本了解,且进行了有效的自我评估,提交的申请资料齐全完整、表述准确、文字清晰。6.3申请人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其活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6.4建立了符合认可要求的管理体系,且正式、有效运行6个月以上。6.5进行过完整的内审和管理评审,并能达到预期目的,且所有体系要素应有运行记录。6.6申请的技术能力满足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的要求。6.7申请人具有开展申请范围内的检测/校准/鉴定活动所需的足够的资源,例如主要人员,包括授权签字人应能满足相关资格要求等。6.8使用的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应能满足CNAS相关要求。6.9申请认可的技术能力有相应的检测/校准/鉴定经历,上述经历应覆盖申请的全部项目/参数。6.10CNAS具备对申请人申请的检测/校准/鉴定能力,开展认可活动的能力。6.11CNAS认可准则和要求类文件不能作为申请人的能力申请认可。6.12CNAS秘书处认为有必要满足的其他方面要求。
二、CNAS软件测试实验室初次流程
CNAS认证首先分为意向评审阶段、正式申请阶段、评审准备阶段、文件评审阶段、现场评审阶段、认可批准阶段。
申请人可以用任何方式向CNAS秘书处表示认可意向,如来访、电话、传真以及其他电子通讯方式等。
在自我评估满足认可条件后,按CNAS秘书处的要求提供申请资料,并交纳申请费用。CNAS秘书处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资料,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CNAS秘书处受理申请后,将安排评审组长审查申请资料。只有当文件评审结果基本符合要求时,才可安排现场评审。
评审组依据CNAS的认可准则、规则、要求、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及有关技术标准对申请人申请范围内的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现场评审。现场评审应覆盖申请范围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及相关场所。现场评审时间和人员数量根据申请范围内检测/校准/鉴定场所、项目/参数、方法、标准/规范等数量确定。
一般情况下,现场评审的过程包括:
a)首次会议;
b)现场参观(需要时);
c)现场取证;
d)评审组与申请人沟通评审情况;
e)末次会议。
CNAS秘书处将对评审报告、相关信息及评审组的推荐意见进行符合性审查,CNAS秘书长或授权人根据评定结论作出认可决定。
三、资源准备:
1.人员要求
(更详细参数可私信我获取)
2.设施和环境要求
整体要求
场地
固定场所以外
防病毒木马
网络隔离
不可控因素
远程测试
3、设备要求
测试工具软件
硬件设备
设备标识
设备记录
4、过程要求
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
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
检测物品处置
技术记录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确保结果有效性
报告结果
5、管理体系要求
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
记录控制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改进
纠正措施
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
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
首先需要编制的是软件测试实验室质量手册,来统领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中需要包含:
1、通用要求:公正性;保密性;独立性
2、结构要求:行政管理要求;组织和管理
3、资源要求: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计量溯源;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4、过程要求: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抽样;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技术记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确保结果有效性;报告结果;投诉和申诉;不符合工作;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
5、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改进;纠正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第二个层级是程序文件,cnas/cma软件检测机构必须要建立的程序文件有:
管理评审程序:为检查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和情况变化后的适应性,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定期进行的管理评审程序。
检验检测保密管理程序:对软件测试实验室员工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措施进行明确,保证软件测试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信誉。
内审审核程序:指导软件测试实验室的内部质量审核工作,以检查管理体系及其要素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和《检验机构能力认可准则》以及应用各标准的应用准则的要求,管理体系文件的各种规定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并适合质量目标的实现。
记录控制程序:对记录(档案)的编写、更改、保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以保证记录的真实、有效性,以便为检验/检测工作的重现提供依据,为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提供证据。
不符合控制程序:规定软件测试实验室的检验/检测工作以及与质量有关的其他活动不符合实验室的程序或文件的要求时,所须采取的处理措施。用来保证及时解决发生的质量问题,使管理体系持续的有效的运行。
文件控制程序:对所有发布的手册、程序、制度、技术文件以及外来文件等文件加以控制,以保证软件测试实验室制度管理体系以及外来文件文档的适用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现行有效性。
纠正措施管理程序:制定明确的政策和程序并规定相应的权力,以便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偏离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的政策和程序时,选择实施纠正措施,并监控其有效性,保留这些活动的记录。
预防措施管理程序:通过采用统计技术或资料分析确定不符合的潜在原因和所需的改进,选择实施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不符合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借机改进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和维护程序: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包括软件)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的购置/调拨、使用、检查、维护和管理进行控制,保证单位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和运行状态,从而控制检验/检测质量。
人员管理程序:通过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人力资源,确保单位人力资源的充分性、合理性以及人员信息的完整性,通过分阶段的教育、考核、监督等活动,确保所有任职人员具有相关的资格和能力,通过有效的绩效和薪酬管理方式激励员工,最终达到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单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的目标。
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程序: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公正性、严谨性,确保检验/检测质量,制定程序对本软件测试实验室检验/检测环境进行管理。
外部供应和服务管理程序:为保证检验/检测质量不受影响,在寻求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时应遵循的规定。
检验检测相关程序包含: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检验/检测方法与方法的确认程序、检验检测风险、机遇控制程序、抽样程序、能力验证控制程序、保证公正性、诚信性程序、测量溯源程序、数据控制程序、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制规定和交付程序、检验检测样品的管理和处理程序、新开展项目评审管理程序、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程序、处理投诉程序。
第三个层级是作业指导书,cnas/cma软件测试实验室需要编制的作业指导书有:
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功能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性能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兼容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可靠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可移植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维护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性能效率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易用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针对采购的工具设备,还需要编制设备作业指导书
最后一个层级是记录文件
五、文件发布和管理体系试运行
1、文件发布
发布前要将旧文件和旧记录表单进行清理。经过管理层审批,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第二层和第一层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记录和表单)也要陆续发布生效。
2、人员培训
根据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文件编写人员对各部门骨干进行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组织各部门骨干学习认可准则,对新进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制定关键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适时参加持续培训,保存关键岗位人员的技术档案。技术岗位人员还应参加检测标准/检测技术方面的培训。
3、管理体系文件运行与自查
各部门按体系文件要求实施运行,规范填写记录,出具全流程检测报告,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应及时汇总反馈,以便及时修正文件或规范现有的做法,避免出现文件与实际运行不一致的情况,实施后要适时开展自查。
4、内部审核
内审的目的是验证管理体系运作是否持续符合管理体系文件和认可准则的要求。一般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成立内审小组,编制内审计划,按部门进行审核。对照实际运作与文件/认可准则的符合程度,发现不符合和问题点,对不符合项要督促整改。整改时,应避免走形式,切实找出问题原因。内审员要尽量避免审核自己所在的部门,内审结果要上报管理层。
5、管理评审
目的是确保体系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变更或改进。一般采取会议评审的方式,通常每年一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
管理评审的输入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完成情况,方针目标的适宜性;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的结果;不符合检测工作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客户反馈/投诉和顾客满意调查;总结内审结果和外审结果;质量监督情况总结;员工培训实施情况总结:资源满足情况:各部门工作总结管理评审的输出:提出改进措施和改进方向;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评审内容和结果最终形成管理评审报告。
6、设备校准、验收和使用
对于重要的复杂的设备,需要求供应商提供操作方法和安装培训。区别校准和检定。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核查或校准,保证测量结果可溯源性。当设备完成安装/调试/计量合格,及操作培训后,设备管理员组织进行确认和验收,确保设备状态良好,能投入正常使用。
标准物质需制定验收要求,并保存验收记录。主要设备或敏感设备须由经授权人员使用。设备验收后应有设备状态标识。设备管理员应制定设备校准计划和设备档案,档案可包括设备的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卡、使用光盘/软件、配件耗材、计量证书、验收记录、维修/停用记录等.
7、设备期间核查
有些设备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定设备、仪器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因设备、仪器偏移造成不合格或不满意的结果。应制定期间核查的作业指导书,规定期间核查的方法和频次要求,实施并做好核查记录。
8、抽样及样品管理
建立抽样控制程序,规定抽样计划和抽样程序。应确保样品的代表性、随机性和真实性。
建立样品管理程序,样品要有待检/在检/检毕等状态标识,在样品的接收、搬运、储存过程中要妥善防护。样品的储存环境要达到要求。确保样品有可追溯性。检毕样品退库后要做好登记,按“检测业务协议书”中的双方约定方法进行处置。
9、标准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