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备

神舟十五号发射,时隔19年,57岁的杨利

发布时间:2023/1/8 19:53:59   

“5、4、3、2、1,点火!”

日前,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下,中国第十艘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升空,火箭喷发出的巨大尾焰瞬间照亮了西北戈壁的夜空。几个小时后,三名航天员顺利入驻天宫空间站,和神十四乘组顺利会师,进行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在轨轮换。

神州十五号发射

相关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热议。而在此之前,有关神舟十五号的航天员乘组名单,同样激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有不少网友因为在前几次的神舟飞行任务中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像聂海胜、王亚平、刘洋等等,所以不禁猜测: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航天员杨利伟也可能将出现在神十五的航天员乘组名单中。

不过这个猜测最终没有成为现实,神十五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组成,并没有出现杨利伟的身影。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杨利伟去了哪里?时隔19年,杨利伟为什么没有完成二次飞天呢?还有网友猜测,杨利伟是因为受年龄限制,无法二次升天,所以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男孩的英雄梦,壮志在凌云

实际上所有的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中找到答案。作为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现役航天员,也是中国第一个飞上天的航天员,杨利伟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航天事业,最早荣获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圆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成为了小时候最想成为的人。

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一个普通家庭,他的母亲名叫魏桂兰,父亲叫杨德元,两人开始都在当地一所中学教书,后来杨德元又调到了当地一家土产公司上班。他们一家有五口人,杨利伟在家中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在杨德元的眼中,三个孩子还小的时候,老二的性格是最内向的,胆子也不大,在一众又皮又贫的东北小男孩中,显得更加文弱。

杨利伟童年照片

于是为了培养儿子的胆量,杨德元开始经常带儿子去爬山、游泳,到大山里爬树摘果子。到小学的时候,杨德元突然发现,儿子已经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俨然成为了“孩子王”,他经常带着同伴们在乡山野岭里尽情撒欢,挖宝藏,寻古寺,找“狐仙”,与此同时,还给自己改了名,从前,他的名字是“杨立伟”,一天,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他学习到两个词“站立”、“胜利”,他突然觉得,自己名字中的“力”远没有“胜利”的“利”来得更霸气,于是就此更名。

杨利伟在自传中曾写道: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崇拜英雄、渴望胜利的年代。我们从小都是听着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这些英雄故事长大的。

一心想听更多英雄故事的杨利伟,开始致力于收集各种小人书,家里没有钱,他就去捡废品,能卖一分是一分,然后把这些钱都攒起来,攒够几毛就去买一套,慢慢地,像是《水浒传》、《岳飞传》以及《铁道游击队》等等书籍中的英雄故事,他都已经滚瓜烂熟,每天浸润在各路英雄为保家卫国不停奋战、跌宕起伏故事情节里的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那之后,他果然和同学二宝干了一仗,最后的结果是他赢了,但是二宝的脑袋却被砸破了,他的心里没有了预想的开心,反而是陷入深深地自责中,回到家后,他拿出了自己卖废品好不容易攒的10块钱,这次他没有买书,而是将钱交给了老师,让老师代为转交给二宝,当作二宝的医药费,那一次,他依稀懂得了当英雄不该是这样的,和同学斗狠,这不叫英雄。

再后来,一次和伙伴们下河游泳的时候,同学小胖险些溺水,杨利伟二话不说折返回去,顾不上呛水的他凭借一己之力救下了小胖,在那之后,同样们都叫他“杨哥”,杨利伟对此很是受用,那是他第一次真实体会到自己当英雄的感觉。

杨利伟同父母

而对于儿子的这些事情,杨父杨母自始至终都看在眼里,二人没有觉得儿子这是不务正业,也没有觉得这会耽误儿子的学习,反而对儿子的作为表示支持。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杨母说:如果泯灭了孩子顽皮的天性,也就泯灭了个性。

在父母的支持下,杨利伟的“英雄梦”被完全激发了出来,他开始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之后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八一”活动红,他在家乡附近的海军机场,第一次近距离亲眼看到了飞行员开着银色的飞机腾空而起,背着雪白的降落伞从天而降……

成就英雄的除了时代,还有英雄自己

也就是从那时起,成为飞行员的梦想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年,从中学开始拿过很多物理竞赛奖,高中理科成绩更是突出的杨利伟,在听说空军正在招飞人员后,果断放弃了报考大学,毅然决然地递交了招飞报名表。最终,凭借优秀的身体和心理素质,18岁的杨利伟在一众报名学员中脱颖而出,很快就入选成为一名正式的空军学员。

在空军学院的日子里,杨利伟接受着日复一日枯燥且严格的训练,每天就是宿舍训练场食堂三点一线,精神和身体全部保持着高度紧绷的状态,几个月后,这种纪律严明、容不得一丝懈怠的观念就已经渗透到他的全部日常生活中,并在之后的日子里影响到了他一生。

年,包括杨利伟在内的70多名空军学员转到新疆第八航校,开始学习驾驶战斗机。这帮男生们都是二十出头,血气方刚,对于开战斗机这件事满怀热情,但是很快,大家就体会到了训练的残酷,最终70多名学员中,只有十几个人没有被淘汰,其中就包括杨利伟。

年,杨利伟正式从军校毕业,开启了部队飞行员生涯,这一干就是8年,其间杨利伟的人生步入新阶段,和同县的姑娘张玉梅踏入婚姻的殿堂,他开始需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有亲朋好友劝杨利伟考虑转业去开民航飞机,但是心怀壮志的杨利伟不甘心,他想再挺一挺。

最终事实证明,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任务工程正式立项,年初,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后,杨利伟不但没有转业,反而去到驻川航空兵某团,接受了更具挑战性的任务,用两年的时间飞完了歼击机的基础课目,掌握了全部技能,并担当了领航主任。

也就是在这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利伟等来了人生的新起点。年9月,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决定从空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预备航天员。那时,杨利伟在部队的安全飞行达到了小时,已经是一级飞行员,各项条件都满足的杨利伟很快就接到了选拔通知,这让他感到欣喜若狂。

选拔过程非常细致,甚至可以说用苛刻来形容,最开始一共有名飞行员参与选拔,但是第一轮体检,就筛掉了人,之后经过几轮筛选,又筛掉了50人,此时距离初筛已经过去了8个月,终于进行到最后一轮筛选,剩下的40名飞行员被送到航天员中心做特殊功能检查。

在这里,大家经历了难度最大的测试,见到了从未见过的设备仪器,像是在离心机、压力试验舱、旋转座椅和秋千等,尤其是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人体要经受7倍于体重的超重负荷,人的面部肌肉会变形,心跳会加速,甚至会出现脑部缺血晕厥的症状,测试者做起来相当痛苦。

这一轮测试完,留下来的飞行员少之又少,而杨利伟便是其中之一。

年,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第一批现役航天员中的一员,第一批一共有14人,这14个人个个都是凤毛麟角,有的年轻气盛,有的学历高,有的甚至还是双学士,这让一向拔尖的杨利伟感受到了现实的压力。

此后四年间,在航天大队学习的日子里,体质训练是他的强项,理论知识是他的弱项,于是杨利伟就在弱项上投入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武装自己,每一门课都学的非常用功,为了牢记飞船模拟器舱内所有仪表按键的颜色、位置还有功能,他甚至还自费花了1万块,也就是自己5个月的工资,买了摄像机,将模拟器舱内各个角落都拍了照,录了像,回去反反复复地看,最终将舱内布局牢牢刻在了脑子里。

年到年,备战神舟五号飞行任务期间,杨利伟还经历了妻子重病的心理考验,医院、家和部队之间,一边照顾生病的妻子,一边回家给儿子做饭送儿子上学,每天晚上10点以后,他又开始学习航天知识,一般人可能都无法承受这样的负荷,但是他抗住了。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

除此之外,当时国外航天大环境堪忧,国际航天界正值多事之秋,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球途中突然爆炸解体,7名航天员无一生还;8月22日,巴西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爆炸,星箭无存,21人丧生,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为了备战神五的航天员心中的石头。

美国“哥伦比亚”号临行前七名宇航员的合影

难得的是,当时中国航天大队14人的淘汰率为零,全部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表现远超美俄航天员。时隔19年,截至最近这一次神十五升空,第一批14名航天员已经全部完成了首飞任务。

中国航天大队

而当年杨利伟因为表现最优,最终被评定为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说:“我庆幸自己赶上了祖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好时代,才有了实现理想的机遇和平台。”

但是,成就英雄的除了时代,最主要的还有英雄自己。

杨利伟出发前

每个英雄梦实现的背后,都有英雄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

“10、9、8、7……”

神十五发射19年前,年的10月15日,同样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五号的点火倒计时响起,数到4的时候,杨利伟很自然地敬了一个军礼,周围瞬间传来了热烈的掌声。

那个时刻足以让人们铭记一生。大家有激动,也有担心,就连杨利伟自己,其实都做好了葬身太空的准备,在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之前,杨利伟回了一趟家,特意把妻子拉到身旁,要教她学会调表,因为自己马上要走了,当时他的妻子一下就听懂了杨利伟话中的意思,一把夺过闹钟说:“不,我等你回来给我调!”

杨利伟同妻子张玉梅

彼时杨利伟的妻子就在演播室,看着丈夫向大家敬了个礼,在倒计时结束后火箭点火升空的瞬间,挪开了眼睛,她太害怕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

点火之后一开始,杨利伟感觉全身的肌肉放松下来,压力也没有训练的时候那么大。但是没等他放松多久,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他就经历了至今想起来还会后怕的生死26秒,当时火箭和飞船突然急剧抖动,与人体产生了共振。

“我的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几乎难以承受。”这是杨利伟在自传中描述的自己当时最直观的感受。一直到26秒后,共振慢慢减轻,杨利伟才感到如释重负,重获新生。当时在飞船上的他完全不知道的是,除了他自己之外,地面指挥室的科技人员在那26秒也过得异常难熬,监控画面显示杨利伟当时一动不动,一直到26秒后,杨利伟有了动作,科研人员才兴奋地叫喊:“利伟还活着!”

等到杨利伟完成任务顺利返回地球后,经过科技人员的反复试验,才终于解决了这个生死26秒的共振问题,之后神舟六号升空,再没发生过类似的情况。而且除此之外,杨利伟完成神五任务返回地球后,一共提交反馈了大大小小将近多处的问题,科研人员们根据杨利伟的反馈,等到神六升空时,进行了一一改进,有的改进非常细微,但却大大提高了飞船的安全度。

而这也是杨利伟在神五任务完成后,没有再重返太空的重要原因之一。神五任务结束后,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组织安排,杨利伟先后担任了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从一名执飞的航天员成长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组织管理者,在他的协助下,我国航天员大队人才辈出,航天事业取得了更长足的发展。

而另一方面,杨利伟的军衔一路从少校升到少将,荣获了各项荣誉称号,但是杨利伟从不曾拿自己的名头说事,他说:

“神舟五号飞行结束后,我也从一个与外界接触甚少的人,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公众人物,甚至成了“名人”。但我深深知道,是祖国和人民选择了我,是千千万万科技人员托举着我飞上太空,而飞天正是我们每名航天员的职业和事业、初心和使命。”

此次神舟十五号,杨利伟虽然没有再上太空,但是却也没有缺席,他还接受央视的邀请,担任了神舟15号发射直播解说员。

后记

祖国强大了,中国的航天成就全球都有目共睹,在载人航天领域,已经由探索试验转入到空间站常态化运行阶段,从神舟十二号开始到神舟十五号,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国成功发射了4艘载人航天飞船,一共有12名航天员被送上空间站,不断刷新着在轨驻留纪录。

中国载人航天任务工程刚立项时,一早就制定了“三步走”战略,30年来稳步前行,目前“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已经推向了高潮,而这最后一步,就是空间站建造,主要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十三任务就是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任务,而最近这一次,神十四、神十五更是开启了太空交接班,上一班还没离开,下一班已经抵达,作为本次“接班者”的神十五还是中国空间站建设阶段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换句话说,中国空间站很快将从建造投入到应用与发展。

中国空间站机械臂

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空间站取得的科研成果越来越成为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1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