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验设备 >> 试验设备介绍 >> e运维解析如何让变压器周期最大化
为保证配电变压器正常工作,必须加强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管理,做好变压器的运行维护,根据变压器运行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原因和有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保障用电和变压器运行的安全运行。
配电变压器是电力用户的主要用电设备,它的安全运行对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保证配电变压器的正常工作,必须加强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管理,做好变压器的运行监视,对变压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原因和有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做好运行的重要性
配电变压器是电力用户电能的来源,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电力用户能否得到可靠、持续的用电。变压器一旦发生事故,轻则断电,造成生产中止,生活不便,设施损坏,重则引起连锁反应,引起大面积停电,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加强变压器的运行管理,对变压器的运行进行监测,保障变压器的健康运行,发生异常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有效地防止故障状态的转化,依据变压器的运行数据,对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判定变压器的健康状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检修,减少或避免变压器故障发展带来的损失,提高电力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保障电力供应。
投运前的检测
为保障配电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变压器投运前必须进行现场检测,其主要内容如下:
(1)防爆管(安全气道)的防爆膜是否完好,呼吸器的吸潮剂是否失效;
(2)变压器的外壳和低压侧中性点接地是否牢固可靠,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3)变压器一、二次出线套管及与导线的连接是否良好,相色是否正确;
(4)测量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应符合《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
若以上检查全部合格,则先将变压器空投(不带负荷),检查电磁声有无异常,测量二次侧电压是否平衡,如平衡说明变压器变比正常,无匝间短路,变压器可以带负荷正常运行。
运行监视
运行参数
电气参数直接反映变压器负载和运行安全情况,特别在用电高峰期间,更要加强监视。配电变压器应设计配电箱,配置电流表、电压表等,便于电气参数的监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的,可在低压侧用钳形电流表、万用表测量,在操作时,一定要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过载
冬季取暖、夏季降温用电集中时期,配变压器往往过载运行,此时,一定要加强变压器电气参数的监测,并采取措施,合理分配用电时间和用电负荷,将过载的时间限制在运行规程要求的范围之内,否则,会造成变压器内部各部件、线圈老化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和增大损耗,甚至使变压器烧毁。在我们维修的变压器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变压器长期过载,造成绝缘烧毁。因此,如变压器确实不能满足负载要求,应考虑更换大容量或加装一台变压器并列运行。
声响
变压器声响的辨别十分重要,通过声响,我们可了解变压器运行安全情况,判断故障和隐患。当周围声音嘈杂影响辨别效果时,可在傍晚等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进行。
温度
为防止变压器绝缘材料和变压器油的过速老化,变压器运行规程对变压器的油温进行了限制。在我们维修的变压器中约五成是由于过负荷造成温度升高使绝缘加速老化,引起线圈短路,导致温度的异常升高,变压器的烧毁。因此,对变压器温度要严密监测,特别要注意温度的异常升高。
运行管理
遵守规章制度,提高巡视质量
遵守变压器运行规程和其他的有关规定,制定变压器的现场运行管理制度,规定变压器巡视的检查项目,需要进行的操作,工作的质量标准,巡视的周期,工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及考核标准等,工作人员在运行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按规定认真巡视检查设备,提高巡视质量,及时发现异常和缺陷,及时处理和汇报,杜绝事故发生。
遵守安全措施
遵守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做好工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措施,如在变压器及配套设施周围设置安全遮栏,为工作人员配备安全工器具等,在巡视、操作时,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安全监护人,在雷雨天气、火灾、变压器异常等特殊情况下更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运行规程,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运行人员的素质和培训
变压器运行工作人员需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工作人员上岗前要进行业务培训,具备一定的电工基础,掌握设备结构、原理、性能、技术参数和设备布置情况,以及设备的运行、维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经考试合格,和审批手续,方可上岗工作。
建立变压器档案
为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掌握变压器的健康情况,确定变压器是否需要检修和检修哪些项目,要严格变压器投运、检修、试验的交接制度,做好变压器运行值班记录,建立变压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有:
(1)变压器的结构特点和制造情况;
(2)变压器的运行数据;
(3)运行中异常现象和发现的缺陷及其严重程度(缺陷要分类准确,写明部位、程度及有关数据);
(4)负载状况和绝缘老化情况;
(5)历次电气试验和绝缘油分析结果;
(6)变压器的故障和事故情况;
(7)事故处理经过;
(8)设备投运和停运情况。
档案应长期保存,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有关记录,有条件的使用微机进行管理,对数据库中记录定期检查并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