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备

退伍不褪色,他们在央企的各个岗位上再立新

发布时间:2022/11/7 13:36:35   

穿上戎装,拿起钢枪

他们奔赴林海雪原、边防哨所

守卫祖国安宁、人民安康

离开军营,摘下肩章

他们回到研发前沿、生产一线

服务经济建设、地方发展

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

退役军人

八一建军节

和小新一起来认识

央企里的退伍军人

抗击疫情战场上,有他们的汗水

通用技术集团周亮:

挺身而出的“90后”老兵

周亮是通用技术医院麻醉科的一名男护士,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医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医护人员参加黑龙江省援鄂医疗队。作为一名90后,一名退伍军人,刚工作三年的周亮第一时间请缨参战,当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湖北、保卫武汉誓死不退时,他更坚定了冲上战场的决心:国难当头,不能当逃兵。周亮光荣地成为黑龙江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

到达武汉后,周亮第一次进入重症病区时,尽管有心理预期,但真实的情形比想象中严峻,他迅速适应战场、调整心态、开始战斗。进入病房,口罩、帽子、护目镜、手术衣、防护服等,要里三层外三层地穿,周亮细心地与同事们交叉互检,甚至一根掉出来的头发都不放过。在病房工作时必须得靠毅力坚持着,周亮说:这一刻,我懂得了伟大的团队力量,这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会战胜病毒,迎接春天。

中建集团黄卫:

抗疫战场上的特殊“战士”

一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保卫战打响,医院9天建成移交,医院10天拔地而起,在这场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背后,中建三局4万名建设者挺身而出,决战“两山”,他们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退役军人。

大年初二,得知自己所在的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参与医院建设,身在咸宁老家的黄卫第一时间向公司请战。

在部队服役5年,他曾经参加过年汶川地震救灾物资转运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要去参加医院建设的后勤保障工作!”获得批准后,黄卫说干就干,他不仅自己去,初四一早,还带着拉起的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15人的志愿队伍,驾驶3辆车,从咸宁通山县城出发,2个多小时就赶到了医院建设现场,参与到了物资供应的战斗中。

中国铁物陈良刚:

请求“随意安排”的志愿者

陈良刚是中国铁物所属武汉公司保卫班班长,也是一名退伍军人。

今年年初疫情暴发后,武汉市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公共交通暂停运营。由集团公司驰援以及武汉公司领导为员工四处筹措的防护物资亟待接收。就在这紧急关头,家住公司旁边的陈良刚挺身而出,“我来值班,大家放心!”

为了减少值班人员感染几率,保障大家健康安全,他抱来家里的被子,把床安在了值班室的沙发上,一睡就是20多天。

战疫仍在持续,复工时间一推再推。陈良刚提交了志愿者报名登记表,岗位意向栏只填了四个字:随意安排,补充说明处写着:身体健康,体质杠杠。当接到武汉救援队的电话时,他一口答应,参与到志愿团队中。每天开着自己的车,医院间往返奔波,接送医护人员,运送医疗物资,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一直没透露做义工的事,直到妈妈发现吃饭点总联系不上儿子,才得知实情。

抢险救灾第一线,有他们的足迹

中国中铁卞淼:

踏“浪”逆行的守坝者

7月14日起,受连日强降雨影响,安徽境内灾情日趋严重。安庆市军人退役事务局发出紧急号召,号召退役军人支援一线抗洪部队。作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安徽总队安庆支队退役军人,现任中铁北京工程局城轨公司党委宣传部负责人的卞淼闻听号令,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向安庆市军人退役事务局递交了抗洪“请战书”。

年7月17日,桐城市双港镇大沙河险情频现,当地政府组织居民有序撤离。为支援部队的堤坝加固任务,卞淼组织支援分队一梯队23名退役军人奔赴桐城市双港镇大沙河练潭圩参加大堤加固抢险任务。经过60公里的急行军,他们与武警安庆支队第一前线抗洪官兵“会师”。同时,还带去了退役军人捐赠的近两万元慰问品,交付到抗洪一线武警官兵的手中。

在“战斗”中,卞淼同战友们肩扛膀挽、趟水踏泥、装沙扛袋,穿梭于泥泞的堤坝,身上溅满泥浆,累了席地一躺,休息片刻就再次冲上堤坝,顾不上吃顿好饭、睡个好觉。在抗洪中,他既当战斗员,又当联络员,白天抗洪、慰问、参与保障,晚上向军人退役局汇报工作。在连续3个昼夜的抢险中,卞淼与战友们成功封堵了2次极为危险的管涌,阻止了大坝的决堤,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激励和影响了更多的退役军人在不同地区参加抗洪抢险。

新兴际华集团张汉平:

坚守堤坝的突击队长

张汉平是新兴际华集团所属际华公司是安全能源部支部书记、保卫主管。

7月17日,武汉市防汛响应由2级调到1级,防汛形势严峻。将军路街负责府河大堤0-7km的值守,共8个值守点一直由街道、社区及相关单位人员值守,24小时三班轮换连续不断巡堤。洪灾就是号令,公司立即进行防汛部署安排,组建一只由16人组成的党员突击队,火速前往东西湖坝进行抗洪救援。

张汉平率先带领防汛突击一队于7月18日晚零点,冒着瓢泼大雨上府河大堤进行防汛突击,他主要负责3-4公里、4-5公里两个堤段的巡查工作。暴雨倾盆、雷声咆哮,河水已经把树木淹没,好像随时就要冲破这一层堤坝,他拿着铁锹,带领小队成员疏通积水,对发现的险情及时处理、上报,跟踪观察,做好记录,不遗漏一寸堤段,确保大堤安全。

技术创新征程上,有他们的智慧

中核集团李文强:

换“枪”不换色的焊接高手

年,李文强响应祖国号召,光荣地加入北京消防员队伍,在“火焰蓝”队伍里,手握“桀骜不驯”的水枪,为首都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生活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脱下戎装的李文强,身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手握一把“不起眼”的焊枪,逐步成长为焊工行业的佼佼者,带领科研攻关小组,成功掌握核工业生产精密设备的自主加工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领域的空白。

刚分配到地方工作的时候,他被安排在焊工岗位。这个工种又累又脏,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工作服经常被汗水湿透,还要遭受焊花灼烫和烟尘熏烤,他毅然拿起焊枪,开始练习。“既然选择了焊工,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一定要干出点成绩,超越别人,实现自我”。这是他对自己的绝对要求。年,四0四生产线扩建,李文强主动请缨加工关键设备,连续3个多月,加班加点,高质量完成了关键设备的焊接任务,经X射线探伤检测均为一级片。

年,李文强被推荐代表中核集团参加“金砖五国”国际焊接大赛。在赛前训练时,连续18天每天12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从试件打磨到焊接练习,他完成了板对接、管对接等十一种不同焊接位置多个试件的焊接训练。正是这种能吃苦、敢打硬仗的军人作风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他在众多国内外顶尖高手参加的大赛中,摘得个人第八名、团体银奖的好成绩。

哈电集团裴永斌:

做好战士也做好匠人的冰城“金手指”

“在部队当好战士,在企业做好匠人。”退役后的裴永斌投身车工岗位,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高级技师。

0.01毫米,人类手指表皮厚度的十分之一;7毫米,水电站的核心设备——弹性油箱的规定壁厚;布满老茧的宽厚手掌,轻抚之处,便可感知千分之一厘米的误差,仿若精密仪器,而这项绝活属于裴永斌。

从业34年来,凭借练就的精准手感,他掌握了靠双手摸就能“自测”油箱壁厚和表面粗糙度的绝活儿,测量精度和效率超过专用仪器,成为行业公认的“金手指”。他研究开创弹性油箱的智能制造加工工艺,每年提出的技术革新在10项以上。裴永斌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质量工匠、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能建田新强:

永不服输的能工巧匠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4军师参军三年里,田新强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兵,怀揣“神枪手”、“优秀士兵”等荣誉证书离开军营,分配到安徽电建一公司起重岗位。“不服输”是他作为军人的精神动力,他买来一大摞专业书籍为自己“充电”,从镶编钢丝绳到编制吊装方案,勤学苦练,抓好“基本功”。在同批起重学员里,成为第一个独立带档作业的员工,仅用一年八个月就完成三年的起重作业学徒期,成为该公司负责大型起重机械拆装的最年轻的班长。

年,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建设中,面对高空构件吊装无法固定的棘手难题,他提出“分段吊装、拉缆风绳固定”的作业方案,得到专家认可。年,山西平陆风电场吊装位置处于悬崖峭壁,他发明出“木质专用夹具”,与11种绳子编成的复合绳配合使用,作业速度提高3倍。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热电工程,由于发电机定子供货延迟,在其他设备已安装就位的前提下,他对吊装门架进行改造,多点布置液压提升装置机位,将重达余吨的定子高空越过4道“障碍”顺利就位。在他的带领下,安徽电建一公司大件吊装队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生产建设最前方,有他们的心血

中国铁建余秉文:

站好最后一班岗的铁道老兵

余秉文参军后参与施工第一个工程是南疆铁路上新光隧道。隧道内潮湿阴冷,到处渗水,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施工过程中险情不断。在隧道内施工时,铁道兵穿着棉袄,再套上雨衣,尽管如此,还是浑身都湿漉漉的,个个儿都因此得了风湿病、关节炎。

余米的隧道,历时5年,就这样一点点靠人工肩扛手刨地打通了。提起不幸在工程建设中遇难的战友时,余秉文数次哽咽,动情地说道,“他们的英灵将永远地守卫在那片土地上。”

余秉文(上排左二)和他的战友们

年,修建兖石铁路期间,中央军委下令,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余秉文和他的战友在兖石铁路的“战场上”告别军旗。此后,余秉文先后参建了沪杭铁路复线、京九铁路、朔黄铁路、五一桥水电站、贵广高铁、长株潭城际铁路等十余个工程项目,变换了十余个岗位。

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北京地铁19号线工程建设现场,“老余”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每天一早带上安全帽、领着几个“小徒弟”去工区检查是他任项目安全总监后雷打不动的习惯。对于安全管理,他要求极为严苛,在他的眼皮底下,绝不允许存在任何安全隐患。

在余秉文的带领下,北京地铁19号线06标项目自进场以来,坚持每日检查、每周总结,确保掌子面巡视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层层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明确责任,真正做到全员管理,安全状态良好,施工安全一直处于可控状态。

国机集团刘志刚:

敢啃硬骨头的“首席员工”

刘志刚是一名退伍军人,年12月转业后进入国机集团下属企业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试造新产品的装配工作。凭借其20年的产品装配经验,他总能在装配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快速提出解决方案,因而被公司接二连三评为“首席员工”。

今年2月份,为给防护服制造厂家赶制一批压条机,他第一时间走进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恒天重工在此之前从未涉及压条机领域的生产工作,如要开展此项工作需要从零开始,在无技术无图纸的情况下,10天出产10台设备,困难可想而知。一进厂区,刘志刚顾不上喝一口热茶,就马不停蹄带领着10人小组扎进装配线,开始了紧张的装配任务。在48个小时的紧张装配期间,他仅休息了3个小时。装配时,他挑起担子、扛起责任,不但指导大伙儿如何安装,还仔细查看了所有零部件装配图纸,在别人休息时写下了长达8页的《压条机安装调试标准》,为接下来的批量装配,统一安装调试标准,提供了规范与帮助。按照此套标准装配的机器,直接省去了厂家调试的过程,真正做到了设备运抵用户厂家就可以开车生产。

最终,仅用两天的时间,刘志刚团队就完成了上级交办的10台机器的装配任务。及时将设备送抵防护服生产厂家。

东方电气朱绍华:

无惧急难任务的技术能手

年12月起,朱绍华在陆军某部服役,他严格律己、刻苦训练,历任连队班长、代理排长,并于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退役后,朱绍华进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先后从事钻工、轮槽铣工工作。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并竞聘成为部门轮槽铣班班长。

轮槽铣班主要加工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型燃机、核电汽轮机、火电汽轮机的核心、关键部位,遇到的新产品多,精度要求高、质量要求严、生产周期紧。朱绍华始终以身作则,充分发挥退伍军人的革命本色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各类新产品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

新产品加工中,他积极分析加工难点和风险点,组织组员及时总结,提出后续改进措施;急件抢制中,他带领班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班加点完成多个关键项目;工作岗位上,朱绍华始终迎难而上,不断进取,带领组员圆满完成了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机、国内首台℃百万二次再热项目、国内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自主研制的重大项目生产任务。

脱贫攻坚战线上,有他们的温度

中国移动赵伍才:

扎根基层的退伍老兵

中国移动祁门县闪里镇区域营销部的负责人赵伍才自从年12月从部队退伍后,一直保持“作战”状态,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十余年。他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也是一名老党员,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战场上,一直活跃着这位退伍老兵的身影,他用忠诚和汗水书写着责任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展现了永不褪色的军人情怀。在包保的贫困户中,有位独居老人施水成,今年已是86岁高龄。赵伍才经常骑着摩托、带着易咀嚼的糕点,穿梭在乡间小道上,风里来雨里去只为看一眼老人家,确保他生活无忧才安心。

突发危险袭来时,有他们的身影

中交集团魏代军:

义务救火彰显央企担当

退伍军人魏代军同志接过庐江县白湖镇工作人员和群众送来的“义务救火抢险、彰显央企担当”的锦旗,憨憨的笑了。

6月24日,与中交四公局军二路(泉水至黄姑段)改建工程二标项目经理部项目仅一墙之隔的百姓家里失火,火势瞬间升起6米左右,黑色的浓烟直冲云霄。魏代军参军时有过灭火经验,他接到通知后火速带领项目突击队赶往火灾现场参与扑救。

到达现场后,他指挥大家用高压水枪控制着火区域,阻止住火势蔓延;同时指挥队员对疏散周围群众到安全地区。火势初步得到控制后,魏代军同志得知,失火房屋内还有液化气罐,他不顾个人安危冲进房屋紧急转移液化气罐并运用正确方法成功处置。火情得到控制后,他指挥队员们积极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为消防部门赶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彰显军人本色

兵器装备集团王剑辉:

枪弹试验岗位上的低调“枪神”

王剑辉自年从部队退伍后,凭着对国防事业的满腔热忱,一心扑在枪弹试验岗位上,一干就是近20年,枪弹试验不止是把子弹打出去就行了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远距离精度试验中,一般射手需要7至8发上靶,王剑辉能确保3发内上靶。王剑辉不仅不停地试验枪弹,还不停地学习试验理论和技术理论,参与完成了某项“国军标”的修订。

让我们通过视频走进这位低调的“枪神”

↓↓↓

04:09

中国石化韩启发:

事必躬亲、老当益壮的“老革命”

现年92岁高龄的韩启发老人,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他拄着拐杖,从房间拿出珍藏的军功章:解放淮海战役一等功奖章一枚,人民功臣奖章一枚。

年8月,他从第五十七师转业到玉门油田钻具车间,随着石油勘探的步伐到大庆油田供应指挥部器材科,再到江汉油田供应处物资管理科,在最艰苦的会战初期,他始终放下机枪,拿上书本,拾起笔杆,克服文化低的困难,一切从头学起,很快他就对物资计划的编制、渠道的沟通、采购订货、托收承付、货到验收、保管保养、发放核销等一系列业务流程熟悉掌握运用。在大庆的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及各种井下封隔装置等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随时跟进,保证物资配件供应到场。

到了八十年代,仓库管理转向科学管库,经济体制的变化,让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经常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从提高仓库机械化水平、扩大仓库容积、建立物资信息网络到加速仓储物资周转、推行经济责任制等,他事必躬亲,发挥老当益壮的革命热情,直到年11月光荣离休。

国家电网涂茂波:

从飞行员“空降”到电力工人

“我参加过大田、德化的剿匪行动,驾驶过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战斗机——米格15战斗机。”在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现年87岁高龄的福建大田供电公司退休老职工涂茂波向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参军剿匪、驾驶战斗机的难忘经历。

年,刚组建不久的空军陆军部队选拔飞行员,涂茂波由于政治条件过硬,身体素质好,被选送去学习飞机驾驶。从部队到南京参加体检,之后被送往长春第一航校学习并成为战斗机飞行员。在部队的5年时间里,涂茂波刻苦学习、训练,表现突出,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年,涂茂波从部队转业回到大田县,被安置在大田电厂做了一名普通的电工工人。由于他在部队里是飞行员,对电机设备比较熟悉,因此,他在电厂里负责管理当时全县唯一的一台柴油发电机。从此,涂茂波就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30多年。

中国石油陈彦利:

不改军人本色的“石油红”

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地面维修队陈彦利,今年49岁,年退伍,军龄17年。年4月,他脱下橄榄绿,换上一身石油红,在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采油十二队当上了一名采油工,年被采油厂聘任为采油十二队安全员,走上管理岗位;年被任命为地面队维修队副队长,走上领导干部岗位。

17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养成了凡事亲力亲为、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习惯,军人的忠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早已经深深刻进了他的骨子里。不论是当采油工,还是当副队长,困难面前他都赶到现场、冲在前面,竭尽全力最快解决,对身边同事负责、让领导放心。身边同事经常对他说:“一看你就是当过兵的!”他听着总是很自豪很骄傲。

中国有色邵尼华:

迎难而上的多面手

邵尼华,有着24年军旅生涯,年转业入职中国有色集团下属企业中色股份,现任中色股份鑫都矿业执行总裁,在他的带领下,克服矿区连年开采后品位下降、设备老化等不利条件,科学组织边坡垮塌治理,积极推进深部开采筹备,使锌金属开采和选矿指标稳中有升,年年超额完成有色金属资源开发经营任务。

鑫都矿业是有色人在蒙古国戈壁滩上建立起来,冬季漫长而寒冷,采矿环境本就很艰难,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为矿区生产雪上加霜,蒙古国政府为控制疫情切断了涉外交通,春节后过半中方员工因疫情无法返岗工作,面对这些艰巨的困难,邵尼华迎难而上,身兼数职,主动放弃春节休假,也顾不上家人生病住院,坚守矿山现场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为了能让中方员工尽快回到蒙古国,邵尼华带领现场人员,七天之内就将一座普通的宿舍楼改造成为设施完备的防疫隔离场所,顺利通过当地政府验收,为公司能顺利复工复产努力创造条件。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兵

曾经在军营大熔炉里淬炼成长

退伍后转业进入中央企业

仍彰显着特有的军人本色

战斗在建设祖国的各条战线上

用忠诚、奉献、拼搏

践行着当初庄严的承诺

八·一,向所有老兵敬礼!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4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