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验设备 >> 试验设备市场 >> 万书波获山东科技最高奖38年沉醉花生
7月2日下午,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万书波获年度山东科技最高奖。就在半年前,他领衔的“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斩获了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20岁的少年到58岁华发丛生的知名花生专家,在38年漫长岁月里,万书波从未离开花生研究领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带队研发的花生单粒精播技术,在春花生高产攻关田实收亩产先达到.6公斤,又达到.6公斤,屡屡创造花生单产世界新纪录。如今,他又朝着亩产突破公斤的目标进发。
“一不小心38年了,我不会干一会儿就扔掉,这是个感情活和使命,是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需要实实在在地干。”万书波说。
朴实无华的一句话却是科学家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围绕花生增产攻关18年
屡创花生产量世界纪录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质变。年,对于万书波和山东省农科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而言,是一个收获之年,接连斩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最高科技奖。莫高荣誉的背后,是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
历经18年攻关研究,万书波领衔的科研团队终于在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据介绍,他们的研究针对花生生产中制约产量突破的突出逆境问题,首次揭示了钙离子信号途径调控花生抗逆性和荚果发育的分子机制,创建了钙肥调控技术,饱果率提高16.5%;创建了单粒精播技术,节省种子20%,增产8%以上;创建了控旺防倒促物质运转、防病保叶促物质积累、防止脱肥促荚果充实的“三防三促”技术。以单粒精播为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花生抗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花生逆境条件下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传统农学必须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万书波说。
事实早已证明,科技成果创造生产力。万书波团队研发的单粒精播超高产技术突破了高产技术瓶颈,颠覆了“创高产必须穴播2粒”的传统认识,是我国花生种植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他们先后创造了亩产公斤、公斤、.6公斤的世界纪录。
这一系列成果在—年累计推广2.4亿亩,增效.7亿元;单粒精播和花生玉米宽幅间作等技术在印尼和苏丹试验示范,比当地技术增产1倍以上。
在38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远不止这些,比如创新了粮油均衡增产种植制度,创建了“玉米/花生间作模式”等,他做出了3项农业部主推技术、7项山东省主推技术、25项行业标准、49项地方标准……
凭借这些研究成果,万书波已荣获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学进步一等奖,并获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我就是种花生的,所有课题来源于生产一线”
荣誉加身,万书波说:“我就是种花生的,种地的,这不是调侃。所有的课题都来自于生产一线,一线不需要的不研究。”
中国食用油年消费总量多万吨,国产仅万吨,自给率不足32%,大量依赖进口。在中国主要产油作物中,花生面积第三、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油量均居首位,山东是我国花生种植面积第二大省。但年,万书波参加工作时,我国花生平均亩产不足公斤,被认为是“低产作物”。如何让农民增产增收?这就是万书波花生增产课题的来源,自此,这些年,万书波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在高产栽培、品质栽培和粮油均衡增产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支撑引领山东花生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58岁的他,至今仍清晰记得,老一辈科学家孙彦浩、封海胜等人骑着自行车到田间地头实地调研的情景。38年来,他也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只要忙完就往田间地头和试验田跑,“不到田间地头,就发现不了问题,有悖于科学家精神。科学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农业科学工作者要将所学用于解决产业问题。”万书波说。
近日,在万书波团队的实验室,记者看到了数十袋从多个试验田采集回来的土壤,“这都是我们自己到试验田亲自取回的。”团队成员张佳蕾说,在万书波的影响下,他们也常年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民生产,将研究与实际所需结合起来。
在济南,山东省农科院在饮马泉和济阳有两块试验田,万书波和团队成员成为常客。试验田的活儿又苦又累,还得像绣花一般精细。万书波经常蹲在田里,一待就是半天,全身湿透,虽然辛苦,他却乐在其中。“实践出真知,这是从事农业科研的基本要求。青年科学家既要进实验室,更要走进田间地头。”万书波说。
万书波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他带领的研发团队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7人次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农业部杰出人才、泰山学者等人才称号,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25名。
科研无止境朝着亩产公斤目标奋进
自从年创造了春花生高产攻关田亩产.6公斤的世界纪录后,万书波的研究团队仍在不断挖掘花生高产潜力,朝着亩产突破公斤的目标奋进。在万书波看来,花生单产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仍有继续提高的可能,好种子加上好方法,花生产业会越来越好。
下一步,他们还将围绕解决花生产业“卡脖子”问题,重点研究提高产量、降低种植成本、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等。比如,山东省花生单产公斤左右,与高产纪录相差近公斤,他们的任务是如何缩小这个差距,将花生的平均单产水平提高一大台阶,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其实,在多项科技成果到达成功前,万书波和团队经历了很多失败,“农业生产不是实验室,不可控因素很多。科学研发失败很正常,每一次成功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此次荣获山东最高科技奖,是莫大的荣誉,也是新的开始,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充分发挥团队作用。”万书波说。
相关链接
●17年来山东科技奖最高奖都颁给了谁?
记者梳理发现,—年颁发的山东科技奖最高奖,医药和海洋领域最为集中,这也是山东省的两个重点产业。
年:中科院海洋所曾呈奎院士;山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民华院士
年: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彭实戈教授
年: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中石化胜利油田管理局钻井院顾心怿院士
年:我国贝类增养殖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张福绥院士
年:国家玉米工程技术中心(山东)主任李登海;中国水产科研院黄海所所长唐启升院士
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谢立信院士;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院长凌沛学
年: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运院士;鲁南制药药物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赵志全
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丁建生
年:医院院长于金明;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
年:空缺
年:山东大学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林博士;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赵振东研究员
年:医院内分泌专家赵家军教授
年: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者王军成
年: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术才;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子江
年:中科院海洋所胡敦欣研究员、院士
年:海军航空大学(烟台)何友教授、院士: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史伟云教授
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
相关报道
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万书波获年度省科学技术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