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验设备 >> 试验设备发展 >> ZY6305A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性能检测设
9抗风压性能检测
9.1检测项目
抗风压性能检测包含变形检测、反复加压检测、安全检测。定级检测的安全检测包含产品设计风荷载标准值P3检测、产品设计风荷载设计值Pmax(Pmax取1.4P3)检测。工程检测的安全检测包含风荷载标准值P'3检测和风荷载设计值P'max(P'max取1.4Wk)检测,风荷载标准值Wk应按GB规定的方法确定。
9.2检测方法
9.2.1检测加压顺序
检测加压顺序见图6。
注:图中符号▼表示将试件的可开启部分启闭不少于5次。
图6检测加压顺序示意图
9.2.2确定测点和安装位移计
将位移计安装在规定位置上。测点位置规定如下:
a)对于测试杆件,测点布置见图7。中间测点在测试杆件中点位置,两端测点在距该杆件端点向中点方向10mm处。对于玻璃面板测点见图8。当试件最不利的构件难以判定时,应选取多个测试杆件和玻璃面板(见图9),分别布点测量。
b)对于单扇固定扇:测点布置见图8。
c)对于单扇平开窗(门):当采用单锁点时,测点布置见图10,取距锁点最远的窗(门)扇自由边(非铰链边)端点的角位移值δ为最大挠度值,当窗(门)扇上有受力杆件时应同时测量该杆件的最大相对挠度,取两者中的不利者作为抗风压性能检测结果;无受力杆件外开单扇平开窗(门)只进行负压检测,无受力杆件内开单扇平开窗(门)只进行正压检测;当采用多点锁时,按照单扇固定扇的方法进行检测。
说明:
a0、b0、c0——三测点初始读数值(mm);
a、b、c——三测点在压力差作用过程中的稳定读数值(mm);
l——测试杆件两端测点a、c之间的长度(mm)。
图7测试杆件测点分布图
说明:
a、b、c——测点。
图8玻璃面板(单扇固定扇)测点分布图
说明:
1、2、3——测试构件。
图9多测试杆件及玻璃面板分布图
说明:
e0、f0——测点初始读数值(mm);
e、f——测点在压力差作用过程中的稳定读数值(mm)。
图10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测点分布图
9.2.3预备加压
在预备加压前,将试件上所有可开启部分启闭5次,最后关紧。检测加压前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定级检测时压力差绝对值为Pa,加载速度约为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工程检测时压力差绝对值取风荷载标准值的10%和Pa二者的较大值,加载速度约为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
9.2.4变形检测
9.2.4.1定级检测时的变形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先进行正压检测,后进行负压检测。
b)检测压力逐级升、降。每级升降压力差值不超过Pa,每级检测压力差稳定作用时间约为10s。检测压力绝对值最大不宜超过Pa。
c)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的面法线挠度值(角位移值),利用压力差和变形之间的相对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法见附录C中的C.4)求出变形检测时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对应的压力差值,作为变形检测压力差值,标以±P1。不同类型试件变形检测时对应的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注:产品标准无要求时,玻璃面板的允许挠度取短边1/60;面板为中空玻璃时,杆件允许挠度为1/,面板为单层玻璃或夹层玻璃时,杆件允许挠度为1/。
d)记录检测中试件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的状况和部位。
9.2.4.2工程检测时的变形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先进行正压检测,后进行负压检测。
b)检测压力逐级升、降。每级升、降压力差不超过风荷载标准值的10%,每级压力作用时间不少于10s。压力差的升、降直到任一受力构件的相对面法线挠度值达到变形检测规定的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或压力达到风荷载标准值的40%[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风荷载标准值的50%]为止。
c)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的面法线挠度值(角位移值),利用压力差和变形之间的相对线性关系,求出变形检测时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对应的压力差值,作为变形检测压力差值,标以±P'1。当P'1小于风荷载标准值的40%[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风荷载标准值的50%]时,应判为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检测终止;当P'1大于或等于风荷载标准值的40%[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风荷载标准值的50%]时,P'1取风荷载标准值的40%[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风荷载标准值的50%]。
d)记录检测中试件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的状况和部位。
9.2.4.3求取杆件或面板的面法线挠度按式(8)进行:
式中:
a0、b0、c0——各测点在预备加压后的稳定初始读数值,单位为毫米(mm);
a、b、c——某级检测压力差作用过程中的稳定读数值,单位为毫米(mm);
B——面法线挠度,单位为毫米(mm)。
9.2.4.4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的角位移值δ为E测点和F测点位移值之差,按式(9)计算:
式中:
e0、f0——测点E和F在预备加压后的稳定初始读数值,单位为毫米(mm);
e、f——某级检测压力差作用过程中的稳定读数值,单位为毫米(mm)。
9.2.5反复加压检测
定级检测和工程检测应按图6反复加压检测部分进行,并满足以下要求:
a)检测压力从零升到P2(P'2)后降至零,P2(P'2)=1.5P1(P'1),反复5次,再由零降至-P2(P'2)后升至零,-P2(P'2)=-1.5P1(P'1),反复5次。加载速度为Pa/s~Pa/s,每次压力差作用时间不应少于3s,泄压时间不应少于1s。定级检测P2值不宜大于0Pa。
b)正压、负压反复加压后,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启闭5次,最后关紧。记录检测中试件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的压力差值及部位。
9.2.6定级检测时的安全检测
9.2.6.1产品设计风荷载标准值P3检测
9.2.6.1.1P3取2.5P1,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P3取2.0P1。没有要求的,P3值不宜大于0Pa。
9.2.6.1.2检测压力从零升至P3后降至零,再降至-P3后升至零。加载速度为Pa/s~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均不应少于3s,泄压时间不应少于1s。正、负加压后各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启闭5次,最后关紧。记录面法线位移量(角位移值)、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时的压力差值及部位。如有要求,可记录试件残余变形量,残余变形量记录时间应在P3检测结束后5min~60min内进行。
9.2.6.1.3如试件未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但主要构件相对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超过允许挠度,则应降低检测压力,直至主要构件相对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在允许挠度范围内,以此压力差作为±P3值。
9.2.6.2产品设计风荷载设计值Pmax检测
检测压力从零升至Pmax值后降至零,再降至-Pmax值后升至零。加载速度为Pa/s~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均不应少于3s,泄压时间不应少于1s。正、负加压后各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启闭5次,最后关紧。记录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的压力差值及部位。如有要求,可记录试件残余变形量,残余变形量记录时间应在Pmax检测结束后5min~60min内进行。
9.2.7工程检测时的安全检测
9.2.7.1风荷载标准值P'3检测
检测压力从零升至风荷载标准值P'3后降至零;再降至-P'3值后升至零。加载速度为Pa/s~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均不应少于3s,泄压时间不应少于1s。正、负加压后各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启闭5次,最后关紧。记录面法线位移量(角位移值)、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时的压力差值及部位。如有要求,可记录试件残余变形量,残余变形量记录时间应在风荷载标准值检测结束后5min~60min内进行。
9.2.7.2风荷载设计值P'max检测
检测压力从零升至风荷载标准值P'max后降至零;再降至-P'max值后升至零,压力稳定作用时间均不应少于3s,泄压时间不应少于1s。正、负加压后各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启闭5次,最后关紧。记录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的压力差值及部位。如有要求,可记录试件残余变形量,残余变形量记录时间应在风荷载设计值检测结束后5min~60min内进行。
9.3检测结果的评定
9.3.1变形检测的评定
9.3.1.1定级检测时以试件杆件或面板达到变形检测最大面法线挠度时对应的压力差值为±P1;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以角位移值为10mm时对应的压力差值为±P1。当检测中试件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以相应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作为Pmax,按Pmax/1.4中绝对值较小者进行定级。
9.3.1.2工程检测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应判为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9.3.2反复加压检测的评定
9.3.2.1定级检测时,试件未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注明±P2值。当检测中试件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以相应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作为Pmax,按±Pmax/1.4中绝对值较小者进行定级。
9.3.2.2工程检测试件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应判为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9.3.3安全检测的评定
9.3.3.1定级检测的评定
9.3.3.1.1产品设计风荷载标准值P3检测时,试件未出现功能障碍和损坏,且主要构件相对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未超过允许挠度,注明±P3值;当检测中试件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以相应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作为Pmax,按±Pmax/1.4中绝对值较小者进行定级。
9.3.3.1.2产品设计风荷载设计值Pmax检测时,试件未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注明正、负压力差值,按±P3中绝对值较小者定级;如试件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按±P3/1.4中绝对值较小者进行定级。
9.3.3.1.3以三樘试件定级值的最小值为该组试件的定级值,依据GB/T进行定级。
9.3.3.2工程检测的评定
9.3.3.2.1试件在风荷载标准值P'3检测时未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主要构件相对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未超过允许挠度,且在风荷载设计值P'max检测时未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则该试件判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否则判为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9.3.3.2.2三樘试件应全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以上文章由中诺质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108.html